王瑶先生的四次教诲 读者2014年

王瑶先生的四次教诲

  相比学术语言的严谨、简约,王瑶先生私下的谈话是最具特色的,采取的是“王瑶式”的表达方式,充满幽默和机智,常出人意料,又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先生给我留下了九句印象深刻的话,首先是对我的四次教诲...
阅读全文

家风家教是我一生的功课

  父亲南怀瑾的离世,对所有人来说都超乎想象地早。不论是子女还是学生,每个人都怀着尊崇,期盼这盏灯能长明,让自己在为人处世上不致迷茫。   父亲常教导我们,人贵自立。以他老人家为例,他从不愿意接受子女...
阅读全文

一觉睡到小时候

  我妈抠门儿,那可是远近闻名。就拿我身上这条裤子举例吧,这条蓝卡其裤子最早是我大姐的,她穿旧了给我二姐,我二姐穿短了又给我。到我腿上时,膝盖那里已经磨得快透明了,随时会破个洞露出膝盖来。   那条裤...
阅读全文

历历往事在心头

“新闻要有文化含量,记者要有人文情怀”   算来,认识范敬宜已20余年了。当年报考他的研究生时,《经济日报》正办得风生水起,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是新闻学子心中的偶像。   第一次与范敬宜见面...
阅读全文

三个美男

  从网上看到一篇博客文章《中国为何出不了门罗那样的作家》。文章立意是不能轻视短篇小说而只追求长篇小说的“宏大叙事”,希望中国作家也能像门罗那样以短篇小说表现日常生活并探究心灵的“深洞”。文章的内容我...
阅读全文

有关沈从文的几个片段

  1   2006年,在故宫看见沈从文捐献的文物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长久地站立;在历史博物馆,我曾幼稚地询问一个讲解员,哪里是沈从文曾经站立的地方?那讲解员说来过这里的名人实在太多,她也不清楚。...
阅读全文

历史的隐居者

  如果不是这面朱红的砖墙在台北正午的阳光下实在太耀眼,你很难愿意驻足一分钟,即使多看两眼,一般行人恐怕也只觉得,此地不过是一栋破旧的台大宿舍楼。   从台北新生南路紫藤庐隔壁的小巷走进去,你会经过两...
阅读全文

六十年前的功与过

  几年前,我因获得鲁迅文学奖荣立了二等功。父亲得知后欣慰地说:“我们家终于有个二等功了。”我问:“你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地修路架桥,怎么就没立个二等功呢?”父亲说:“只差一点点,被一个处分给抵消...
阅读全文

幼学纪事

一个人的读书习惯,依我看,总是靠熏陶渐染逐步养成的,这就需要一个稍微好些的文化环境。我后来之所以还喜欢读点书,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   开始叫我接近了文艺的是孔德小学的老师们。  ...
阅读全文

外婆菜

见过有人恨爹恨妈恨社会恨班主任恨初恋,但恨外婆的似乎稀罕。大概慈母大人的慈母大人,其慈善度等于慈母大人的平方,又不像爷爷奶奶有培养孙子安邦定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大欲望,无欲则刚,因此我周遭朋友,连我在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