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活着

  • A+
所属分类:读者2017年

穿过一段喧哗的回廊,又穿过一段幽静的回廊。亚平宁冬日的阳光早已褪去,灯光给整齐的廊柱投下了昏黄的放射状影子。博洛尼亚市中心有40多公里的回廊,行走在其中,人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争权到妥协,一切在这里上演又谢幕。街道慢慢变窄,人也逐渐稀少起来。石板路上,脚步声从一个墙面跳跃到另一个墙面……终于找到了那个不起眼的入口——古代乐器博物馆。
  “先生,您来得真巧。”生怕打扰了正在排练的乐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压低嗓音说道,“15分钟后,免费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您可以先看看博物馆。”说完,他递上一份对折的象牙色乐单。举目望去,大厅似乎是一个室内的回廊,巴洛克大理石柱两侧,摆放了十几架古钢琴。匆匆浏览了展品,据介绍说,其中大部分是由出生于博洛尼亚的管风琴演奏家路易吉·塔利亚维尼捐赠的。令人惊叹的是,该馆中有90多件展品——管风琴、击弦古钢琴、大键琴和拨弦古钢琴等,都还可以演奏。馆中的图书馆还收藏了音乐研究专家奥斯卡·米奇亚迪收藏的15000多件乐谱和音乐书籍。民众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来查阅所有资料。
  听众慢慢地入场。有人身披皮草,有人穿着运动外套。待我看完展品,四五十个座位都已经坐满了。简短的介绍后,演出正式开始——三把小提琴、两把大提琴、一台大键琴和一台管风琴。演奏中使用的大键琴制造于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乐声悠扬,回绕在大厅中。穹顶上的天使注视着、倾听着,看过了太多世事,不怒不喜。后查阅資料得知,这里最早是建于公元7世纪的教堂。前几年整修时,偶然发现了一座13世纪教堂的地基,里面有一面同时代的耶稣受难浮雕。
  不得不说,有些民族并不长于创造,但兢兢业业地收藏点滴,终也可以有一段绵延的历史;有些民族虽从不缺乏伟大的天才,但时常挥霍自戕,难免落得徒有悠久之声名。文化并不需要高屋建瓴的纲领,也不需要被高高供奉于展架之上,文化只需要在每一次凝视、惦念、阅读和演奏中活着。
  一个半小时的音乐会结束后,独自去吃了著名的博洛尼亚千层面。肉酱、面条和奶酪似乎是历史的脉络和断层,虽不尽相同,却相得益彰。配方延续千年,食材务必新鲜。
  (敏 儿摘自《书城》2017年第1期,全景视觉供图)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