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论“道”

  • A+
所属分类:读者2009年

  我的一个朋友时常提醒我,如果你从80层的楼顶跳下去,其中的79层你都可以认为自己是在飞翔,只是最后触地的一刹那才是致命的。
  每当想到美国金融服务业刚刚经历的繁荣、泡沫和萧条,我脑海中就浮现出这一画面。我们原以为自己在飞翔,可是呢,偏偏无法躲避那最后的撞击。事实证明,地心引力仍在发挥作用。你不能对千千万万的美国人说他们可以拥有美国梦——有座自己的房子,不用预付现金,两年内还不必支付一分钱——而最终绝不会麻烦缠身。清教徒式的勤奋工作、扎实积蓄的美德仍然没有过时。
  我们的金融泡沫就像其他所有的泡沫一样,有许多复杂的因素纠缠在一起。我们偏离了最基本的原则,即慎借慎贷的原则。与此相反,我们陷入了一种所谓的“先捞先得,捞了就跑”的信贷怪圈。
  是的,泡沫与我们自身有关——当然不是与每个人有关,因为很多美国人穷得玩不起这个游戏。但相关人数之多,足以使我们认定这是整个美国的泡沫。如果不回归根本,我们就无法解脱。所以,我最近又重读了那本精彩之作——《处世之道:为什么它是商务的一切》。
  该书作者赛德曼的基本观点是,在我们这个联系高度紧密、开放的世界,处世之道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里,”赛德曼告诉我们,“每个国家、政府和公司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就是它们的处世之道,守诺之道,决策之道,内部运作之道,联络合作之道,取信之道,与顾客、环境和社会的相处之道。正是它们不同的个性,决定了各自的命运。”
  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些“道”,也就是说,我们偏离了原先的世界。以前,你要办理抵押贷款买房,就必须证明自己真实的收入,提供信用记录;可现在,银行给你抵押贷款,自己先大赚一笔,然后把你的抵押转移给某个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把大批的抵押打包集中,以债券的形式进行切分,然后卖给诸如冰岛这些遥远国度的银行。
  提供抵押贷款的银行偏离了“道”,因为它只是把你移交给了投资银行。把抵押打包集中的投资银行也偏离了“道”,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但它知道把你和他人的抵押捆绑到一起有利可图。信用评估机构也偏离了“道”,因为既然给这些债券打上好的信用等级就能大赚特赚,何必还要深究呢?冰岛的银行也偏离了“道”,因为——嗨,大伙都在买这玩意儿,回报率一定高,干吗不买呢?
  赛德曼还说:“华尔街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再为人类进取而投资,比如帮企业扩大规模、开拓新思路等。”相反,他们只知道把钱炒来炒去。
  查尔斯·麦凯曾写过一部经典的金融危机史——《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1841年首次在伦敦出版。书中说:“金钱……常常会引起群体性的幻想。冷静的民族可能会突然变成孤注一掷的赌徒,几乎把身家性命全寄托在一张纸的运气上。有人说得好,人是群体性思维的动物。我们将会看到,人也是群体性发狂的动物,但在恢复理性的时候,他们却是缓慢的、个体的。”
  所以,我们肯定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回归到传统的方式。这就是说,人们决策的基础应该是商业判断、经验、谨慎和明白无误的沟通,人们要思考的应该是“道”,而不仅仅是“钱”。
  (晨 风摘自《新东方英语》2009年1-2月号,王 伟图)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